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景区动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6-25
很多年前,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有张家界,不知道有平遥古城,甚至不知道有丽江,但几乎无人不知道云南石林。从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到成为民歌经典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一个可以诞生经典诗歌和音乐的地方,一个美得让人心醉的地方,却在15年前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败走麦城。
1992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两位专家考察了石林,临走前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们在石林所见到的路径系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路径系统之一。”而在向专家们介绍情况时,石林方面颇为自豪地强调了每年数字庞大的客流量。当时的路南县委特别成立了申遗指挥部,我们在一份有关石林申遗的通知中读到了这样的一些关键词: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开发、带动经济发展……
所有这些,都预示着15年前那次申遗的失败命运。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15年前,我们对于申遗还知之甚少,我们不知道作为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应该具备的地理价值、科研价值和人文价值(其实石林并不缺少这些),我们尤其不知道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一个必备的完整性条件之一是: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动的影响。其实,这些还在其次,我们在申遗过程中所秉持的诸多功利心理将石林当做了一面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的金字招牌,完全与世界自然遗产的应有之义——保护而非开发——背道而驰。在这方面,15年前石林申遗官员的认识甚至还不如今天的一个普通小姑娘——去年9月,国际自然保护专家桑塞尔在石林考察时问当地一个小姑娘:“申报自然遗产要讲保护,这也不准做,那也不让干,那你们怎么办?”小姑娘回答:“环境好了以后日子才会更好,人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15年后,石林再度向世界自然遗产发起冲击,一切已经有了改变。周密的科学论证和深入的潜力发掘使石林有了更为丰富和迷人的内涵,其无愧于世界石质奇观的科学价值终于赢得了国际专家的赞赏。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从“有为”到“无为”,云南人对石林的保护发生了质的改变——昆明市副市长赵德光说,他任石林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对石林景区最大的建设就是不建设。”面对石林,所谓“不建设”并非不作为,而是一种真正的理性和清醒,这是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当年布达拉宫之所以成为中国申遗最顺利的项目,是因为它长期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最好的保护,申遗成功只是水到渠成。
申遗不是石林的唯一,唯有保护,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以,关于石林申遗,相比结果,过程更为重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的恩赐。石林申遗走过了16个年头,但16年相比石林生成的2.7亿年只是何其短暂的一瞬!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多想想:若干年之后,当我们的子孙依然吟唱着阿诗玛的歌曲,他们还会找得到阿诗玛的故乡吗?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