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作者:王 毅 來源: 發布時間:2007-10-04
“三弦王”畢光明
“聽見三弦響,心慌腳板癢。”大三弦是撒尼人歡樂頌的重要樂器,每逢火把節、插花節、三月會或者婚喪嫁娶等節日,大家都身穿盛裝,歡聚在一起歌之舞之。對於撒尼人來說,沒了大三弦,就歡樂不起來。 西街口鎮是著名的彝族民間文化之鄉和大三弦之鄉。
西街口鎮芭茅村的“三弦王”畢光明成了大三弦制作者的代名詞。芭茅村山清水秀,龍潭湖泊星羅棋布,在灰白色的喀斯特地表上出現這樣一個村落,大大出乎意料。
“來了就好。” 當我們知道一個星期內,已經有4起人來拜訪“三弦王”畢光明后,我們打擾他的“客套”話還沒說完,他用來迎接我們的各種“大”三弦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長91厘米的龍鳳小三弦、長106厘米的火把小三弦、高126厘米的祖先三弦林、長182厘米的神海貝千重浪、長207厘米的月亮大三弦、長212厘米的日行大三弦……在畢光明的新老房子里,沒有什么家私,卻讓這些雕刻着撒尼人故事,蘊涵着不同寓意的30多把大三弦擺滿了幾個屋子。
“制作這么多大三弦,你怎么全部留着?”年近60歲的畢光明大笑着告訴我們,他從16歲開始做大三弦,已經不知道做了多少把,最重的100多公斤,最輕的約0.3公斤。 去年,他帶大三弦在昆明參加民族博覽會時,有人出價 4 萬元一把,准備買把送給俄羅斯客人,但是每把取了名字的大三弦就像自己的兒女,舍不得。他要把這些兒女留下,如果將來石林縣建起三弦博物館,他將把它們送到那里展覽。
繼承了父親畢星正的“木匠大師”的技藝,畢光明在1999年被評為雲南省民間藝人稱號。現在他正在和23歲的兒子畢恩平厲兵襪馬,准備在明年做一把更大的“四季大三弦”,把撒尼人的正月十五、六月二十三、六月二十四、八月十五等民族節日的特色融入其中。到時,他們要把“四季大三弦”做得更有特色,音色更為渾厚而響亮,讓它的聲音傳得更遠。
就像畢光明的父親把技藝傳給他,他又把技藝傳給兒子一樣。在石林縣的村村寨寨,人們一代傳一代地拉大三弦,聽大三弦,跳大三弦。只要聽到大三弦那單純、渾厚、激越的旋律,撒尼人就可以跳得黃灰冒。在手指的彈、挑、滾間,進入歡樂海洋的人們在三弦聲中且歌且舞,迎來快樂生活。
大三弦舞 (快三步)
跳大三弦是撒尼人借鑒“阿細跳月”發展起來的,表達歡快樂觀、熱情奔放、自彈自跳的民間傳統集體舞蹈。舞步基本步伐走三步一踢腳,按此步伐變化隊形,故稱“快三步”。跳快三步時,小伙子手操大三弦,以中笛、小笛和哨子作伴奏,笛聲一響,小伙子邊彈邊跳,姑娘們手牽手,一字形地急步橫排向伙子跳過來。快三步速度歡快,情緒熱烈,適合青年人跳,故稱“青年舞”,也叫“跳大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