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作者: 來源:石林縣外宣辦 發布時間:2007-06-27
經國務院批准,2006年1月13日,以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為主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代表中國正式呈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成為中國當年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
1、世界遺產由什么機構組織評選?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世界遺產公約》;到2004年,全世界已有170多個國家加入《公約》,是最具普遍性的國際法律文書。
197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目前,世界遺產組織主要的工作機構是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遺產中心、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簡稱IUCN)
1978年,首批世界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至2006年,全世界共列入遺產830處,其中,文化遺產644處,自然遺產162處,文化和自然遺產(雙遺產)24處,分布在137個國家。
2、什么是世界自然遺產?
自然面貌從美學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自然和生物構成或這類構成群所組成的自然面貌。
地質地理構成及瀕危動植物棲息地從科學或保護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構成及明確划定的瀕危動植物棲息地
天然名勝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划定的自然區域。
3、申報世界遺產有哪些程序?
每一個世界遺產的申報周期是18個月,即從每年的1月到次年的7月。
共分五個步驟:
(1)、形成認為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而然遺產預備名單,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所申報遺產的提名;
(2)、世界遺產中心核實申報材料是否完整;
(3)、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與世界保護聯盟派出專家實地考察,評估保護與管理狀況,然后回去編寫評估技術報告,評價提名地是否具有“突出普遍價值;
(4)、世界遺產中心核實評估情況,給出推薦意見或要求成員國進一步提供材料;
(5)、世界遺產委員會作出最終決定將該提名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或推遲考慮,視更深入的材料而定,或決定不將其列入名錄。
其最終結果在每年6、7月間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表決公布。
4、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1)、具有超乎尋常的自然而然現象或非同尋常的自然美和美學價值;
(2)、是反映地球演化歷史主要階段的傑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記錄,重要的、正在進行的地貌演化地質作用,重要的地貌形態或自然地理特徵;
(3)、是反映陸地、淡水、海岸、海洋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群落正在進行的重要的生態和生物演化過程的傑出范例;
(4)、包含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和顯著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的角度看,包含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只要完全滿足這四條標准中的一條,就可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與此同時,世界自然遺產還必須同時滿足三個完整性條件:
(1)包含展示突出普遍價值的所有必要要素;
(2)有足夠大的面積,能夠完整展現提名地重要意義的特徵和過程;
(3)較少受到人類發展活動的影響。
2000年,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舉行的第24屆世界遺產大會作出決議,每個國家一年只能申報一項世界遺產。遺產申報的競爭加劇,標准提高,難度增大。2004年,在中國蘇州舉行的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對這一決定進行了修改,規定每個國家一年至多能申報兩項世界遺產,其中一項必須是自然遺產。
5、中國現在哪些地方是世界遺產?
1985年,中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
1987年,中國首批6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2006年,中國共有33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數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遺產23處,自然遺產5處,文化和自然遺產(雙遺產)4處,文化景觀1處。
中國的33處世界遺產是:長城、泰山、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黃山、九寨溝、黃龍、張家界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武當山古建築群、拉薩布達拉宮、廬山、峨眉山與樂山大佛、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頤和園、武夷山、大足石刻、青城山和都江堰、西遞和宏村古村落、龍門石窟、古高勾麗都城和陵墓、三江並流、明清皇家陵寢、雲崗石窟、澳門歷史中心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安陽殷墟。
6、石林什么時候開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石林很早就包括在中國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1991年,石林正式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是雲南最早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1992年,IUCN專家到石林評估考察,由於技術准備不充分,申報文本中缺少與世界同類喀斯特地貌的系統比較內容,在專家建議下,石林主動撤回了申報申請。1994年至1999年,石林邀請了眾多國內外喀斯特和遺產方面的專家到石林考察,召開了一系列國際研討會,對石林的資源和價值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論證,出版和發表了許多專著和論文。
7、石林為什么要以“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形式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由於在現有的世界遺產中,喀斯特的代表性已較充分,在2000年召開的IUCN喀斯特生態系統與世界遺產亞太論壇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鼓勵正在進行的雲南石林世界遺產申報項目以“中國南方喀斯特”系列提名的方式,盡快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在國家建設部的領導、組織和協調下,“中國南方喀斯特”成為中國第一個跨省聯合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從2001年開始,先后在雲南石林、貴州興義、雲南昆明、廣西桂林等地開展了一系列廣泛的國際國內論證。2005年9月,國家建設部決定,“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項目的三個片區為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和重慶武隆喀斯特,三個片區捆綁申報,可滿足世界自然遺產評選的全部四條標准。
其中,雲南石林喀斯特申報地核心區(特級和一級保護區)面積120平方公里,緩沖區(二級和三級保護區)面積230平方公里,主要特徵是最典型和豐富的大陸劍狀喀斯特地貌,罕見的多階段復雜地質演化歷史。滿足世界自然遺產評選的一、二條標准。
2006年9月2日至6日,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順利完成了對石林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的實地考察評估。考察專家桑塞爾博士盛贊石林“保護設施和管理水平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准,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將會是成功的提名地。”(石林縣外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