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石林:彝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
作者:張雪剛
來源:昆明日報
發布時間:2006-11-21
歷史一下步
今天一大步
在石林旅遊業的發展史上,1978年無疑有着時代的意義,是年4月1日,石林風景區開始對中外遊客實行售票遊覽,首次有了由6名職工組成的兼職導遊員。盡管當時的門票價僅為人民幣5分錢,當年的門票收入也不過區區5萬元,但它標志着沉寂了億萬年的石頭從此變成了“可以賣錢的風景”
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准石林風景區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區,也就是從這時起,發展旅遊業提上了石林縣委,縣政府的的議事日程。可一年十來萬的遊客,幾萬元的收入,對於當時的17萬多人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無足輕重。因此,廣大干部群眾對石林縣委,縣政府發展旅遊業的舉措很是不解:都去搞旅遊我們吃什么?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石林接連捧回了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4A級景區批國家地質公圓,中國旅遊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雲南十大名片,雲南最響亮的旅遊名片等等。一個又一個的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知名品牌,創造出足以讓石林人自豪,讓世人矚目的巨大效益,1978年,國內外遊客10萬人次;1988年,國內外遊客96.4萬人次,1998年,國內外遊客141萬人次;1999年,國內外遊客首次突破200萬。時至2005年,石林接待遊客221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1.6億元,綜合收入4.5億元。27年,石林遊客人數翻了22倍,門票收入翻了3200倍,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了35%以上,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為繁榮的時期,對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彝鄉各族群眾從每年1000萬的元的新農村建設投入,每年1000萬元的生態美縣投入等多個渠道中,直接享受到了旅遊發展的成果。歷史性的發展和跨越,讓石林人形成了強烈的共識:旅遊業就是石林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不發展旅遊業,我們吃什么?
從某種意義上說,石林旅遊業的發展歷程,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發展與繁榮的一個縮影。但放眼先進景區和世界,長期以來低投入,高產出的旅遊發展模式,使石林的建設和發展已遠遠不能適應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全面實施“旅遊立縣”戰略,讓石林邁向世界的願望,在石林人心中從未象今天這樣強烈個迫切。
制度保障
與國際接軌
發展大旅遊,必須有前瞻性,科學性的一流規划作保障。近年來,石林按照依法治景,規划先行的原則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不惜巨資聘請了新加坡CPG集團,上海發展研究中心和同濟大學的專家,學者及建築設計大師,為石林作旅遊規划,建築設計和戰略研究,力求在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放眼百年,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謀划石林未來的發展。目前,石林已對1995年國務院批准執行的《石林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划》進行了修編,相繼編制完成了《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划》,《石林旅遊發展規划》,《石林風景區生態建設規划》,《長湖風景區保護開發規划》和《大疊水風景區保護開發規划》。
石林最大的優勢是旅遊,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關鍵在旅遊業,希望在旅遊業,突破也在旅遊業。長期的探索和管理實踐中,石林已經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以“統一管理為前提,法規制度為后盾,綜合治理為龍頭,行業監督為骨干,群眾自律為基礎,目標責任為保證,承諾服務為信譽,宣傳促銷助發展”的管理模式。2003年11月,石林景區在全國風景名勝區中率先順利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OHSM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標一體化”國際認證,並連續三年通過了國際認證中心的監督審核,使石林的管理步入了與國際化接軌的“科學化,標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