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作者: 來源: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發布時間:2011-04-27
以“展示文化和交流,塑造旅遊文化品牌,構建和諧、歡樂、平安”為主題的2011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將於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由昆明市熱門政府邀請的“美國夏威夷歌舞團”30位演員、台灣原住民族原舞者歌舞團30位演員將相聚石林,與石林原生態民族歌舞互助演出。演出活動日程安排如下:
2011年4月30日——夏威夷草裙舞歌
10:00——11:30
13:00——14:00
時 間
活動內容
地 點
9:00——10:00
迎賓儀式。由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石林藝術團演員、景區導遊等150余人組成迎賓隊伍,舉行迎賓活動。
石林景區大門(石林湖橋)
石林民族民間歌舞展演。由石林藝術團和民間4個藝術團演出。
景區日月廣場
14:30——14:50
舉行迎賓儀式。由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石林藝術團演員、景區導遊等150余人組成迎賓隊伍,迎接夏威夷演員。
沿景區大門至日月廣場
15:00——16:30
異域風情歌舞展演。由石林藝術團、民族民間團隊與夏威夷草裙舞舉行異域風情歌舞展演。
日月廣場
2011年5月1日——石林民族民間歌舞展演
10:00——11:30
13:00——14:30
15:00——16:30
時 間
活動內容
地 點
9:00——10:00
迎賓儀式。由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石林藝術團演員、景區導遊等150余人組成迎賓隊伍,舉行迎賓活動。
石林景區大門口(石林湖橋)
石林民族民間歌舞展演。由石林藝術團和民間4個藝術團演出。
景區日月廣場
2011年5月2日——台灣原舞者歌舞團
時 間 | 活動內容 | 地 點 |
9:00——9:40 | 迎賓活動。由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石林藝術團演員、景區導遊等150余人組成迎賓隊伍,舉行迎賓活動。 | 石林景區大門口(石林湖橋) |
9:50——10:10 | 舉行迎賓儀式。由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石林藝術團演員、景區導遊等150余人組成迎賓隊伍,迎接台灣演員。 | 沿景區大門至日月廣場 |
10:10——11:30 | 異域風情歌舞互動展演。由石林藝術團、民族民間團隊與台灣原舞者歌舞團舉行異域風情歌舞互動展演。 | 日月廣場 |
13:00——14:30 15:00——16:30 |
石林民族民間歌舞展演。由石林藝術團和民間4個藝術團演出。 | 景區日月廣場 |
知識鏈接:
【原舞者】創立於1991年,經由田野采集的方式,謙卑的向部落請益,以傳承、推廣原住民樂舞文化;並透過教學、研習、創作、展演及出版,促進原住民樂舞文化的發展,並企圖將展演水平提升至與世界接軌的可能性。原舞者團員參與了卑南族、鄒族與阿美族的年祭活動,並努力學習年祭歌舞,以呈現各族群的文化精神,在歌舞祝禱中完成《年的跨越》——台灣原住民族(卑南族、鄒族、阿美族)傳統祭儀樂舞。
【年的跨越】時序的輪轉、年的跨越在台灣原住民社會有深刻的意義。可是這意義經過外來文化的沖擊,在公歷「元旦」與漢人農歷年的先導下,成為俗話的「豐年節」,原有的意涵隱沒不彰。有一類的聚落性祭典活動應視為原住民的「年」,有整體除舊布新、驅邪祈福、跨入另一「年」的含意。「年祭」是較為恰當的歸類。
「年祭」往往是以一連串的活動形式呈現,不能以單一的一項活動為代表,也不是一天可以完成。它的內容原先「祭」的成份十分濃厚,與各族的信仰體系緊密結合。同時,它也讓負有護衛部族安全重任的男子在祭典中組織、訓練、成長。有男子年齡階級的社會則舉行成年儀禮,隨着年的跨越,進入生命中另一個階段,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祭師與巫師等進行全部落的潔凈禮,並祈求來年的豐獵、豐收。「年祭」絕不只是世俗性的歡樂聚會,它有極庄嚴肅穆的一面。卑南、阿美、鄒族這三個有男子會所和成年儀禮的原住民社會,每年舉行全聚落性盛大的「年祭」,有連續好幾天的歌舞祭儀。
鄒族每年小米收獲祭之后舉行的 Mayasvi連串祭儀含有「年祭」的意義。Mayasvi最重要的部份在祭戰神,消除社中災厄,禱求新的一年出草與粟作的豐收。此外,還包括道路祭、嬰兒初登會所與成年儀式。
阿美族的「年祭」稱為 Ilisin。以往Ilisin 時要特別建祭屋祭拜諸maratao,歌舞迎送神明祖先。歌舞是祭禱儀式中極重要的一部份。
卑南族的「年祭」(包含少年猴祭 mangamangayao與成年大獵祭mangayao)和阿美族一樣有男子年齡階級升級的儀禮。另外還有為喪家除喪和潔凈全聚落的活動。
奇美男子年齡階級組織中的第二級ciupihai青年是活力充沛的一群,唱跳專屬此級的ciupihai歌舞,具有強韌的爆發力,除了技巧和團隊默契外,更須要有耐力和毅力,展現奇美年齡階級的精神。
台灣原住民社會年度轉換的「年祭」,盡管意義已日漸模糊,但有些原住民聚落仍堅持着它的神聖性,遵守着祭典的規范。他們謹慎地籌備與施行每一步驟,隨時代的變化作某些調整,卻盡量不喪失原意。另有一群重新摸索、認同自身文化的原住民投入整理、挖掘傳承與創造族群文化的工作,希望原住民的「年」一節比一節茁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