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石林、武隆、荔波三個世界遺產地齊聚石林 世界遺產要以旅哺農(圖)

作者:  來源:雲南網(昆明)  發布時間:2011-10-27

遊客在雲南石林風景區觀賞喀斯特地質遺跡 資料圖片

戴上“世界自然遺產”的桂冠,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怎樣才能保護好這個“金字招牌”呢?昨日,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三個世界遺產地在石林舉行“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2011年年會,就“以旅哺農”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共同約束保護喀斯特自然遺產。

“金字招牌”帶來滾滾財源

2007年6月,石林與貴州荔波、重慶武隆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以“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逐年增多的遊客給三個遺產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今年1月至10月14日,石林景區共接待遊客261.89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貴州荔波在今年前8個月接待遊客24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116.48萬元,保護區居民人均純收入從原來的1654元增加到現在的3528元。重慶武隆也是如此,目前武隆遺產保護區內居民人均收入已經超過6000元,周邊農家樂每年收入可達60萬至100萬元,旅遊業已經成為武隆支柱產業。

但是,隨着《世界遺產公約》中對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要求的推進,旅遊地的開發與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問題也迫在眉捷地提上了日程。在昨日的石林年會上,以“加強以旅哺農,促進遺產保護”為主題,三個遺產地共同探討了當下世界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問題及矛盾。

“世界自然遺產地還承擔着旅遊開發的重任,這是中國的國情。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可以相互促進。”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王瑞田認為,三個旅遊地在旅遊帶動地方經濟的同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今后的旅遊規模還將趕超現在,為后代保存好遺產財富也是現在的責任。

石林“以旅哺農”機制初見成效

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在交流中表示,在石林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區內,共有原住村民68300多人,原住居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已經成為當下自然遺產保護的核心問題。

而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生態區,土少、水少、石多、干旱,這種脆弱的生態環境身本就要更好地保護,但是在村寨居民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生產方式落后的現實面前,生態保護面臨很多困難。石林景區管理局在“十一五”期間,每年從門票收入中拿出1000萬元用於原住居民改善生活條件,提供就業安置等,這筆經費也將在“十二五”期間繼續實行。

“去年石林景區門票收入4.2億元,用於原住居民基金、基礎設施改善、世界遺產保護等項目的支出差不多可以和門票收入持平。”風景區管理局局長周林春說,按照《世界公約》中對保護區“零排放”的要求,石林風景區已經做到景區內賓館、商店全部搬遷拆除,老景區附近的停車場、商鋪等人為設施也將外遷至保護區外。目前石林已經做到服務區與遊覽區分開。

同時,他也坦言目前的世界遺產保護還有很多困難,資金僅是一個部分,更為重要和緊迫的還是原住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原住居民對世界遺產的保護觀念淡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等問題都亟待解決。”石林將探索“增加旅遊崗位就業+種植結構調整+勞務輸出”的發展模式,實施環境減壓工程。從今年起,考慮逐步從石林遺產保護區輸出1.5萬左右的剩余勞力人口,到發達地區勞動就業,增加經濟收入,緩解遺產地人口增加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