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石林干旱鄉種出暢銷枇杷

作者:安福燕 黃俊  來源:昆明日報  發布時間:2012-12-10

石林大可枇杷酸甜可口、汁多肉嫩。

位於石林縣南邊的大可鄉,曾是生態最惡劣的一個鄉鎮,森林覆蓋率僅25%,一直是石林縣的干旱重災區。美國寒栗、大樹楊梅、桃子等果樹很難成活。2005年起,一種獨特的水果改寫了大可無法種植鮮果的歷史——冬春枇杷。大可的獨特氣候和土壤是枇杷的“沃土”。大可枇杷憑着酸甜可口、汁多肉嫩的口感一路闖出雲南,闖進了廣州、深圳等市場,農戶走上致富路。

大可鄉共有705戶枇杷種植戶,去年年產量達15萬公斤,產值30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50萬公斤,產值預計高達1000萬元。全鄉枇杷樹種植面積達6000畝,目前掛果的有1000畝。大可鄉枇杷合作社種植面積就達4000多畝,社內有207戶種植戶。“我們原來種玉米,每公斤2元左右,每畝只有500元的純收入。但現在在同樣的土地上種植枇杷的年收入可達到15000多元。農民的錢袋子鼓了,種植積極性更高了。”社長年興國介紹,合作社每年以20元一公斤的價格收購村民的枇杷,挑出優質果銷往省外,差點的就返回村民手中拿到市場上賣。合作社幫村民找出路、搞分銷,村民不再為賣不完而發愁了。

“大可鄉屬於高原淺丘地貌,海拔低,溫差大,氣候獨特,所以種出來的枇杷口感就特別好。”大可鄉的王樹華說道。石林縣的老圍種植園占地面積達2000余畝,枇杷種植占地400余畝。院內種植的枇杷大部分屬於大五星、早鍾六號和紅燈籠3個品種。

大可枇杷種植實行科技化、精細化管理模式,種植的枇杷在剛結果時,就在一串果子上挑出6個枇杷套上袋子,編上號,果實成熟時就按號數來采摘。枇杷成熟后,有專門負責的采摘工人和裝箱工人,都是各盡其責。裝箱工人吳菊芬邊裝箱邊說:“我們整片山的枇杷樹基本上都有6年樹齡,兩三年后就是豐產期,到時候結出的枇杷會比現在多出兩倍。今年的數量是目前最多的一年。”據介紹,附近眾多的魚塘水庫可在干旱年份為枇杷樹澆水。

冬春枇杷,日本和西班牙產量最多,國內則是四川省,而我省最多的就是蒙自和石林。由於氣候獨特,大可枇杷一般在每年的2—4月份就大量上市,銷路極好。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