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石林蓑衣山洗麻塘,藏在山間的季節性水墨仙境

作者:  來源:“石林融媒”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5-10-30

誰能想到石林深處藏著這樣一片“流動的水墨盆景”? 石林蓑衣山洗麻塘位於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蓑衣山片區,是雲南少見的季節性水上喀斯特景觀。 每年夏秋雨季後,充沛的降水順著喀斯特岩層的縫隙彙聚,在窪地間形成大小不一的“鏡面湖”,青灰色的石林柱倒映在澄澈的水裏,像被上帝打翻的水墨丹青——石峰是筆,碧水是紙,連風掠過水面的漣漪,都成了畫裏最靈動的筆觸。



不同於常規石林的“硬朗”,洗麻塘的美帶著溫柔的層次感:淺水區的石芽剛沒過脚踝,陽光穿透水面能看見水底的青苔與小石子; 深一點的湖灣裏,石峰倒映完整,站在岸邊仿佛能“踩”著倒影走進石林深處; 偶爾有彝族村民的牛羊從岸邊走過,蹄子踏碎水面的光影,轉頭又融進遠處的村落炊烟裏,活成了田園詩裏的模樣。



而從蓑衣山往糯黑村方向走,有一段保存完好的茶馬古道石板路,路面被馬蹄踩出深深的凹槽,邊緣還能看到當年馬幫拴馬的石樁。 據村裡的老人說,清末民初時,這裡是連接宜良、石林的重要商道,馬幫從宜良馱來鹽、布,再從這裡馱走當地的藥材、玉米,石板路上的每一道凹槽,都是馬幫人一步一步“踩”出來的。



如今,馬幫的鈴鐺聲早已遠去,但站在石板路上,仿佛還能想像出當年的場景:夕陽下,馬幫人牽著馬匹緩緩走過,鈴鐺聲在山谷裏回蕩,石板路上的馬蹄印裏積著雨水,倒映著天空的雲彩——這份“時光的痕迹”,比風景更讓人動容。



這裡沒有“景點標識”,卻處處是驚喜:可能在轉過一叢灌木後,撞見一汪藏著石峰倒影的靜水; 也可能在爬坡時,偶遇一片綴著野菊的草地,抬頭就是連綿的喀斯特丘陵——這份“不期而遇的美”,正是未開發景點最動人的地方。



洗麻塘不是“打卡完就走”的景點,它的美需要慢慢品——清晨的霧、午後的光、傍晚的炊烟,還有村民的笑容,都值得你放下手機,靜靜感受。



今年降水充沛,水位正好,景觀能持續到11月,再不去就要等明年了。 趁著天氣正好,帶上家人朋友,去這片秘境,把秋天的美好都裝進口袋吧~



打卡Tips:


拍出“朋友圈無人識”的秘境感

洗麻塘的美需要“找角度”

掌握這些拍攝技巧,隨手拍都是“小眾大片”


1.蓑衣山最佳機位(必存!)


鏡面湖倒影機位:從蓑衣山村委會往西北方向走約800米,有一處開闊的淺湖,這裡的水面最平,能完整倒映出遠處的喀斯特峰叢,建議站在湖岸東側拍攝(避免逆光),清晨或傍晚光線柔和時,石峰會泛著暖黃色,倒影更顯清澈。


石芽群特寫機位:往湖的西側走,有一片露出水面的石芽群,石縫裏長著野草和小野花,蹲下來用低角度拍攝,能拍出“石芽從水中生長”的層次感,搭配遠處的村落屋頂,畫面更有生活氣息。


全景俯瞰機位:沿湖岸的小山坡往上走5分鐘,有一塊開闊的草地,這裡可以俯瞰整個洗麻塘,喀斯特石峰、鏡面湖、彝族村落、田野構成一幅完整的田園畫卷,適合用廣角鏡頭或手機全景模式拍攝。


2.最佳拍攝時間(秋日限定!)

清晨7:00-9:00(薄霧未散,水面有朦朧感,光線柔和)

傍晚17:00-19:00(夕陽灑在石峰上,泛著暖紅色,倒影也會變成金色);

正午陽光强烈,容易反光,建議避開。

地址: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蓑衣山村委會

交通路線:現時洗麻塘尚未開發,僅能自駕或包車前往(建議開SUV或底盤較高的車型)


自駕路線(推薦)

昆明出發:走昆石高速→石林出口下→轉石林大道→導航“蓑衣山村委會”(約2小時車程)。

石林縣城出沿石林大道往長湖方向→過長湖景區後,繼續行駛約5公里→看到“蓑衣山”路牌後左轉,沿鄉村水泥路行駛2公里即到(約30分鐘車程)。

溫馨提示:洗麻塘屬自然水域,周邊泥濘且無安全防護,需穿戴防滑鞋具做好安全防護,同時請將垃圾隨身帶走,共同守護秘境的乾淨。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