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
作者:韩福云 陈文玲黄俊 张梦曦 来源:中国石林网 发布时间:2011-07-25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扼腕叹息,胜利者喜笑颜开,一脸的豪气十足,失败者默默拭泪,潸然离去……7月24日下午,在石林新跤场,上演了一台台精彩的斗牛比赛。
当天,共有280头斗牛参加比赛。远近闻名的“擎天柱”、“草上飞”、“快刀”、“小旋风”等名牛如期而至,来自文山、红河、曲靖、丽江等地的牛王也远道而来。这不仅是勇者之间的较量,更是高手之间的博弈,需要的是力量、速度,更需要技巧、耐力和勇气。
摇钱树“钱小要”
来自曲靖陆良的钱大爷一边抽着烟斗,一边看着心爱的“钱小要”悠闲地吃着青草。
“钱小要”是钱大爷的爱牛。得益于主人的宠爱,“钱小要”随了主人的姓。“买的时候才是4000多元的小牛,养了两年,按照目前市场价,可以卖到一万元左右。”钱大爷对记者说。“春节期间在洪猛斗牛场,第一次参赛就拿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对于“钱小要”的处女战,钱大爷表示十分满意。今天是“钱小要”二次出马,它将参加水牛乙组的对抗赛。对于“钱小要”的实力,钱大爷很有信心,“至少可以拿个名次吧!”
与其它参赛的斗牛不同,钱大爷虽然珍爱“钱小要”,但并不溺爱。耕地、拉车、驮物……耕牛应该做的活儿,“钱小要”一样也不能少。“喂的很简单,常规耕牛喂什么,我们也喂什么。”正是这种爱而不溺的情感,锻炼了“钱小要”宠辱不惊的性格。虽然大战在即,但它却一点也不慌张。“钱小要”在候场地悠闲地吃着青草,似乎正在积蓄力量,等待喷薄而出。
“重量级”斗牛
与“钱小要”比起来,来自长湖的“阿勇”可算是贵宾级待遇。
“它的任务就是参加比赛,不用做农活。比赛获胜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牛主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据牛主人介绍,“阿勇”重达一吨多,每天糠面、桔杆、上好的料草、猪油是一点都不能少。“每天还要定时带它出去溜溜弯,隔几天就要洗洗澡,梳梳毛。”“阿勇”在主人家的地位,嫣然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阿勇”今年11岁,在牛群里算是身强力壮的年纪。看它那血气方刚的气性和彪悍的体型,其它斗牛看到它都不免畏惧三分。为提高获胜的比率,主人把“阿勇”的角磨得蹭亮蹭亮,好似一把锋利的宝刀。
“阿勇”可不像“钱小要”那么客气,平易近人。它一边发出“哼、哼、哼”的声音,一边不停地摇摇尾巴,拒绝向它靠近的人群,这大概就是唯我独尊的气概和自信。
斗牛:一山不容二虎
据史料记载,石林斗牛发源于1843年,发起人为毕福宝。现在,记录着这段历史的墓碑依然保存完好。1843年的一天,石林小尾都渣村村民毕福宝拉着牛去地里干活,恰逢邻村糯衣村民也在附近放牛。突然,毕福宝家的牛用前脚抓地,鼻子喷血,举止奇怪。糯衣村民就告诉毕福宝:“你的牛是想和我的牛打架,不如让两头牛斗一斗。”毕福宝欣然应允,因当日斗牛不分胜负,毕福宝和对方约定,大家都把牛拉回去好好饲养,明年再来斗。次年同日,双方果然带着牛如约而至。长此以往,斗牛便渐渐传扬开来。开始只是村与村之间的斗牛,后来发展到镇与镇斗,再到县与县斗,一直到今天。
老灶里蒸出新馍馍
斗牛是火把节独具魅力的传统比赛项目,它惊险刺激,既让观众提心吊胆,又让观者如痴如醉。彝族斗牛不是西班牙式的人跟牛的较量,而是牛与牛抗衡。
赛牛的种类分为黄牛和水牛,均为上等公牛。彝家人对赛牛非常爱惜,哪怕吃的穿的差一些,也绝不亏待赛牛。在火把节来临前几个月,主人更是进行精心的饲养,使赛牛膘肥体壮,角锋犀利,往赛场上一站,便让人觉得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最初的斗牛场也就是一块空旷的土地,这些“天然斗牛场“里的比赛不收门票,奖金也低。奖品小到一把锄头、一块毛巾,大到一台电视机等。随着石林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三家村斗牛场面临搬迁,2008年,政府决定在“彝族第一村”项目中配套建设斗牛城。
同样是2008年,石林的斗牛爱好者石有平出资兴建了石林第一家私人斗牛场,此后,石林的私人斗牛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石林能容纳1万人以上的斗牛场就有10多个。石林人不买门票看斗牛的历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斗牛赛事逐步增加,石林的斗牛主成倍增长。
据了解,2008年石林斗牛仅有1000头左右,但三年后的今天,石林斗牛已发展到12000多头,近10000户人家饲养斗牛。石林斗牛在国内逐渐树起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斗牛交易市场。随着斗牛赛事的增加,不少斗牛爱好者加入到斗牛协会、俱乐部等组织,专业从事斗牛赛事,石林的牛羊肉汤锅及食品、百货商贩也在斗牛场寻找到新的商机,为解决就业和石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等待比赛的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