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烈祝贺乃古石林4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作者:刘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31
在乃古石林正式开园的前夕,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专家、昆明理工大学梁永宁教授向我们介绍:云南石林,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大的财富,石林,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但很多游客到石林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全然没看懂石林。
梁永宁教授介绍:就像看兵马俑一样,如果只单单看表面,是看不出兴趣的,得看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制作形成的过程。石林也不例外,虽然石林浩如林海的奇峰异石外形能震撼眼球,但如果不了解它的历史成因和文化背景,还是体会不到石林的精髓。
石林,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地区优秀自然、文化遗产的承认,是一项世界殊荣。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和价值的顶级品牌,具有无比的权威性,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区,都是地球自然面貌最典型的代表,也是地球的名片,(“如果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不知道地球长什么样,把这些地球名片拿给它看看就行了”,梁教授开玩笑介绍说)。云南石林,就是地球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代表。
其实,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石林(如马来西亚热带岛屿石林),云南石林并不是规模最大的石林,但云南石林的形态最为丰富,演化历史最长、过程最为复杂。
世界上,很少有像云南石林这样在有限的范围内,保存和展示了如此丰富多样的石林喀斯特地貌。由于独特的地质演化,时代不同的石林地貌同时出露,成片分布于各种地形。每一片石林的形态各异,除了典型的剑状、柱状、塔状和蘑菇状石林外,还有许多难以归类的不规则状。许多石峰、石柱的形态甚至拟人状物、惟妙惟肖。石林国家公园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类似的石林地貌形态,因而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同时,石林也是美的理念和创作的重要源泉,千百年来,石林一直是中国园林艺术中自然美的模本,许多石景的建造原则和造型标准都源于石林,因而石林又被誉为“造园之源”。
石林的形成是有利的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的组合、甚至巧合的结果。与世界上其他类似地貌相比,云南石林的成因机制不同,主要是由地下水的土下溶蚀作用所形成,既地下水沿着岩石中的节理和缝隙不断向下渗透溶蚀,随着缝隙的加深加宽而分离出石柱。再经构造抬升将石柱出露于地表。
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2.7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约6千万年前的早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古湖)。晚第三纪以来,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在持续的阶段性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云南石林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就是它代表了地球最自然的地质演化过程。云南石林是世界上石林地貌的最好范例,它满足了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两项条件(共四项条件,完全满足其中的一条,就可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标准vii:具有最好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世界遗产标准viii: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地质作用,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
“乃古石林是云南石林另一王牌景点,必看不可,否则,会很遗憾”,梁教授介绍。乃古石林与大小石林同属石林洼地的喀斯特类型。但乃古石林的地貌特征与大小石林迥然不同:大石林外形精致、秀美、紧凑,很多石峰石剑就像精工雕刻一般;而乃古石林则古朴、粗犷,分布错落有秩。“乃古”彝语为“黑色”,组成乃古石林主体部分的是些高大的石柱,脱颖挺拔,气势宏大,形成规模,形如一片黑色树林,最高的石柱达40余米,石柱间呈现塌陷、溶洼或溶斗形态,与地下洞穴交互出现,或与暗河交织,时隐时现;组成乃古石林的地层为二叠纪茅口组下部的白云灰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砾屑灰岩,以及楼霞组顶部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地质年代比大小石林古老;由于含白云质高,加之植物与微生物作用的参与,乃古石林石柱表面均风化成黑色,又因碳酸盐岩中夹有硅质层,造成了岩性上的差异风化,在溶蚀与侵蚀共同作用下,易形成奇特多变的石柱和峰大颈小的“蘑菇”、“灵芝”,这些独个造型石柱散落于石林盆地中,是乃古石林最具代表性景观之一。
像这种地质结构发育成石林的条件更加苛刻,乃古石林的形成,确实很幸运,全世界范围内,当真是仅此一处而已!
“乃古石林是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模范展示地及地质科普教育基地,4月1日将正式对游客开放,欢迎广大游客参观”,梁教授最后热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