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阿诗玛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12
——评《石林阿诗玛文化发展史》
我年轻时看《阿诗玛》,深切地感受到云南天地山川和人物之美。后来读书写书,对民族文化涉猎渐多,对彝族撒尼人所创造的“阿诗玛”史诗和阿诗玛这个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它的分量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阿诗玛的美丽传说可以称之为彝族撒尼人的心灵之音,文化之精粹。这部广泛流传于石林县彝族撒尼人中的民间叙事长诗,是撒尼人代代相传的民间创作,瑰丽非凡,美不胜收。它从各方面反映了撒尼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和撒尼人的道德伦理追求。阿诗玛的传说对撒尼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都有重大的影响,是撒尼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瑰宝。
而《阿诗玛》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乡村,对阿诗玛的各种口头传说文本进行了认真的收集整理,并在各种媒体和出版机构的大力扶持下,将《阿诗玛》史诗整理翻译本推向国内外,除了汉文译本,还先后翻译成英、法、日、俄、德、泰等国文字介绍到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渐奠定了《阿诗玛》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地位。而且,随着阿诗玛故事和各种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和歌舞剧、电影等的广泛传播,阿诗玛由原来比较单纯的民间叙事长诗逐渐发展为一种含义更为丰富和宽泛的广义文化。并在传承与流变中与撒尼民间音乐文化、舞蹈文化、饮食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绘画文化等互动共生,成为独具特色的“阿诗玛文化”,正如日本学者樱井龙彦所说,“在今天,《阿诗玛》已跨越了民间叙事诗这样的文艺体裁的局限,在歌舞剧、电影等的文化资源,石林、长湖这样的观光地,以及香烟品牌之类的经济资源中得到了广泛的活用。像这样原本作为口承文学的《阿诗玛》,超越了文学作品的空间,成为一种资源,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各方面得到了再生产和商品化。可以说阿诗玛不单单只是过去的遗产,更被当代的人们有效地活用着。”他因此把“这样的实践性的文化现象的总体,称作‘阿诗玛文化’。”
凝聚着省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和石林县本地学者心血和才思的《石林阿诗玛文化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可以说是一部《阿诗玛》收集整理、研究的学术史,也是“阿诗玛”从民间史诗向更广义的文化发展历程的全景记录。该书对《阿诗玛》这一叙事长诗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认真的钩沉梳理。学术界对《阿诗玛》的深度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开放和学术的活跃而日益有了深度广度的拓展和探研,如有些学者对阿诗玛文本所反映出的“部落特征”和“英雄史诗”性质的探讨,还有对阿诗玛史诗的主题多样化的挖掘等。本书也荟萃了《阿诗玛》研究数十年来学术界很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和一些力图对“阿诗玛文化”作出高度概括的学术探索,多有新见,比如石林彝族学者刘世生在研究中提出了阿诗玛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表现为一种“欢乐文化”,他说,“在石林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中,阿诗玛是一个‘只知道高兴不知道悲伤’的撒尼姑娘。撒尼人更被社会各界誉为‘欢乐撒尼’。”这种概括涉及了一个族群的民族性和民族心理等深层的问题,使我们禁不住想推究,如果撒尼人有着明显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与他们的社会文化和信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本书也对阿诗玛从原来一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叙事长诗,通过翻译整理和再创造,逐渐向更为广义的“阿诗玛文化”拓广和发展的历程和路径进行了梳理。比如,在1953年初,《阿诗玛》被改编成京剧《阿黑和阿诗玛》;1958年,创作出用撒尼语编写和演出的舞台剧《阿诗玛》;1991年5月,云南省歌舞团创作同名大型舞剧;1961年在日本产生了根据阿诗玛原型故事“回声姑娘”改编的广播剧《阿诗玛》。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影《阿诗玛》的放映发行,影片中非常成功的演员形象和演技、歌舞音乐等,都极大地扩大了阿诗玛在国内外的影响。阿诗玛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美丽女性的象征,阿诗玛成为青年男女追求的爱情与幸福生活的代名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阿诗玛为主题的工艺品、旅游广告、民族服饰乃至“阿诗玛”名牌香烟的应运而生,更使阿诗玛在国内外广为人知。电影《阿诗玛》于1982年获得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奖。2004年8月,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阿诗玛的故乡石林举行,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交流《阿诗玛》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标志着阿诗玛正在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本书的第七章讨论弛“阿诗玛文化的理论意义与石林文化产业”。无疑,《阿诗玛》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借助阿诗玛的品牌推动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契机,《阿诗玛》与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自然也成为“阿诗玛文化”的当代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民间叙事的文化文本《阿诗玛》发展至今所发挥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力的作用,成为“石林阿诗玛文化发展史”独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持阿诗玛这个民间形象的魅力,促进以阿诗玛为灵魂、石林奇观为身形的石林市旅游的发展,我觉得这既面临很多的机遇,也面临挑战。一个成功的民间文化形象,要长久保持她的魅力和引人入胜的品牌效益,避免因不恰当的过度开发而流于平庸和庸俗化,我想,这将是阿诗玛这山野绝世女子的呵护者、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石林阿诗玛文化民发展史》一书论证和揭示了阿诗玛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前景,但其能否按其预设方案获得成功,将取决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悟性、理性和具体的运作行为。
我以为,民间艺术其根基与核心是那种本真的乡野艺术的天籁和魅力,以及人们对她的呵护与热爱之情。如果一种民间艺术最终剥离了与人们的生命和心灵生死相依的那种联系纽带,而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日益沉沦为纯粹的舞台表演化的“旅游艺术”和市场的装饰品和商品,那她的命运和生命力也将会遭到困厄。阿诗玛在撒尼人民和无数学者、艺术家的呵护和饱蘸心血和激情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这本《石林阿诗玛文化发展史》对这些前人今人的种种努力和足印做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我们期待着后来者能创作造出更为辉煌的续篇,能将阿诗玛文化弘扬光大,而这无疑将取决于我们对阿诗玛文化理解的深度、对阿诗玛这一撒尼文化遗产的爱心和真情,以及我们让阿诗玛这艺术形象在当代造福民众的开发尺度上的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