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勝境初探 > 圖話石林 > 石林文學
作者:周慶松 來源:《雲南日報》 發布時間:2011-04-28
石林,當你見上一眼便再不會忘記!這就是石林不老的魅力。它沒有辜負億萬斯年天地為紅土高原默契的創意,便把自己任由風剝雨蝕經歷的年輪灑脫成了神奇,仿佛用自己飽經滄桑的刻骨銘心,向世人昭示堅忍不拔與持之以恆的不易和大器晚成的彌足珍貴。
彝家的撒尼人以“綠色歡樂”圖騰出許多傳說后,阿詩瑪願以美好為純真和善良獻身。這情景交融、詩畫益彰的歌舞之鄉令世界折服,石林里的一切便裹滿了不同膚色的人們關愛的眼光。
當殘雪消融的時候,石林已如雨后春筍萌發出了許多故事,化為冥頑的苔蘚在背陰處纏綿絮語,招引來青帝近乎妒嫉的潑墨寫意;當春之熱情澎湃成多姿多彩的夏季,與石為伴的樹、藤、花、草再也隱忍不住盪腸的激越,紛紛綻放少女般的心,點綴於爭奇斗艷呈現的至愛韻致,簇擁為石林嫵媚的意境;當成熟漫過人潮譜就川流不息,連星星月亮也要來熱鬧里擁擠,彝家會用好客的熱心腸點成喜慶火把,讓四面八方匯聚這鋪滿松毛的吉祥之地,在彩雲之南享受“聽見弦子響,不跳腳板癢”的感覺,情不自禁投入“阿細跳月”飛歌旋舞的狂歡節;“火把節”后的日子,仍是春城一樣的充滿溫馨與活力,這活力氤氳中的石林,會模仿冬之心祈為好運,把收集了一年的日精月華固化成冰清玉潔,以雪的名義下上一兩場難得的換裝風景,用聖潔迎出來年又將五谷豐登的詩情畫意。
石林的風格就是要“插天青玉笏,墮地碧瑤簪”。為了這樣的風格,不僅“阿詩瑪”,連“千鈞一發”、“母子偕遊”、“蓮花峰”、“劍峰池”、“仙女湖”,還有“詩仙巡遊”等等如幻之景,都真真切切地凝至永恆!“詩仙巡遊”是我的新發現——2001年,我隨中國化工報社組織的攝影創作團再入石林后,不像首次旅遊者“隨波逐流”,而是熱衷一人穿梭於荒野石叢去發現創作素材,當行至已無人工鋪路的地方,只見黃花遍野里那一組組高聳的巨石各具特點,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儼然群雕。突然,我眼前一亮,竟看見“李白”騎一匹雲南矮馬巡遊覓詩。此外,還幸運地在高高的“光滑”石壁上發現勝於構想的奇景:單層對生八片葉的一株草本植物,在烈日的逆光里挺直纖細的獨莖,像一枝玉制綠花耀眼透亮,在按下快門前就已獲得飛來之名——生命之花!
石林的美就是這樣,在直觀中藏着含蓄,粗獷里流溢秀氣,普遍而張揚風采,恢弘卻富於神秘。只要你帶上與情感、與美相通的眼睛,在任何季節、任何時間走進石林,都會有驚喜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