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勝境初探 > 圖話石林 > 石林文學
作者:曉雪 來源:《雲南日報》 發布時間:2011-04-27
中國雲南石林——“天下第一奇觀”。
它在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現着宇宙造化的全部神奇、神妙、神秘和神聖。
它是大自然以鬼斧神工的妙手用兩億七千多萬年時間雕刻出來的藝術傑作。
它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所有石林中,歷史最久遠、類型最齊全、形態最典型、風姿最多樣、構成最獨特,因而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獨放異彩的“喀斯特地貌奇觀全景圖”。
莽莽蒼蒼、廣闊浩盪如大海般波濤洶涌綿延起伏的石峰石浪石谷間,隱藏着多少數說不盡、奇妙無窮的滄桑巨變、古老神話和迷人傳奇!
這里,既有尖利峭拔、溝谷幽深、峰回路轉、佳境迭出、氣象萬千的大、小石林,又有古拙粗獷、蒼茫雄渾、巍峨壯麗、鳥語花香、野趣盎然的黑松岩(乃古石林);既有挾千鈞雷霆、如萬馬狂奔、落差88米、氣勢非凡的“珠江第一瀑”——飛龍(大疊水)瀑布,又有在青山環抱之中時隱時現的碧綠透明、晶瑩亮麗、寧靜清幽的長湖、月湖、圓湖、仙女湖、石林湖,還有大地深處那一個個神秘幽深、撲朔迷離、千姿百態、魂麗奇妙、如夢如幻的溶洞……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到石林算起,我遊覽石林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但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去的次數越多,越覺得石林是一片看不盡的奇觀,是一部讀不完的大書。
一個傍晚,我來到石林前綠絨毯式的草坪上。白天絡繹不絕的人群早已散去。夕陽靠近了地平線,一片絢爛的晚霞映紅天空,石林筆立的岩壁和奇麗的群峰都在霞光中閃閃發亮。不遠處幾株苦楝樹的葉子變得更紅更艷,像舉着燃燒的火把。寂靜中我聽到遠處傳來大三弦的聲音,似乎是《阿細跳月》的舞曲,后來又變成木笛和口弦的合奏,似乎在吹奏《阿詩瑪》的樂曲,最后又變成水的聲音,分不清是雨水在沖刷?河水在奔流?還是海浪在涌動?
是的,我聽見了水的聲音。“萬物莫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勝於水。”(《老子》)“天下至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水經注序》)我知道,這石林奇觀,無一不是水的傑作。此刻我站立的地方,數億年前正是魚的巢穴、海蚌的家、珊瑚生長的海底。大面積的碳酸鹽岩也在海底沉積。經過海水多少年的浸泡之后,地表抬升,沉積岩露出水面,形成原始地表。又經過河水和雨水漫長時間的沖刷、切割侵蝕、剝離和風化,逐步形成了這些永遠挺立在大地上的的石峰、石柱、石刀、石劍、石樹、石芽、石人、石器獸……水向岩石發動了連續不斷、永無休止的進攻,岩石在無數次嚴峻的磨煉和考驗中,成就為一座座千姿百態、出神入化的不朽形象。
水“高下無所不至”,它不但在地面上創造奇跡,也在地下、在地層深處不停地奔流。它沿着岩石的裂隙下滲,把柔軟的手伸向任何一絲細微的岩縫。它在闊大的溶洞頂壁上復制着大地和天空的景觀,在漫長的歲月里耐心地精雕細刻,雕出日月星辰、紅方紫霧,雕出山水花朵、鳥獸蟲魚,雕出天上神仙、人間百姓,雕出鍾鼓笙簫、宮殿寺廟。它對自己的勞動創造似乎很滿意,所以總是在地下淙淙流淌、輕聲歌唱。它似乎還在洞壁上雕出許多靜靜地傾聽的耳朵。
在晚霞的輝映下,那“梁山伯與祝英台”正在對唱,那“喜相逢”的兩位老朋友正在親切交談,那“坐禪的和尚”正默默地感悟着“佛法無邊,那似乎在草坪上從容漫步的‘老人’正凝視着漸漸淡去的霞光。”這位“老人”其實比所有的人更老,比神仙更老。因為神仙也是人類根據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來的。而在人類出現以前這位“老人”已經在這片草坪上“邁步”了億萬年。他見過的日出日落,他經歷過的狂風暴雨、滄桑巨變,比所有的人都多得多。我來到他的腳下,聽到他似乎在自言自語,可惜用的是一種完全不懂的語言。假如能聽懂,他會講出多少關於大地和天空、關於風和水、關於宇宙和人類的神話傳說。正當我為聽不懂這位“老人”的自言自語而苦惱的時候,石林深處又傳來了阿詩瑪動聽的歌聲:
日滅我不滅,雲散我不散,
我的靈魂永不散,我的聲音永不散。